車子年齡已經10歲,也差不多該是進入逐一換零件的時候,所以早就有心理準備以及每年編列換修預算,讓這輛車子能夠活得長長久久。

這次要介紹更換的零件就是節溫器 (Thermostat),俗稱水龜。

會注意到節溫器水龜有問題,真的是自己平時都很注意監控車子行駛時的各種數據,還記得我以前有介紹的OBD行車電腦監測器,平時我會把一些我想注意的數據設定在上面,水溫就是必看項目,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車子的冷卻系統何時會出問題,所以監控水溫是必要的行為。

前兩週出差的行程要到新竹與台北,必須要開車才能一天同時應付跑兩地的行程,剛好也趁這次出差的機會,測試一下新裝上還在實驗測試的秘密武器 - 雷神之搥 (因為還是秘密,所以就等這個產品正式量產後再跟各位報告)。那天連續跑下來,從台北要回程台中也已經晚上九點多了。從市區上高速公路後,一路就維持時速110Km定速行駛,不過這時卻注意到汽車水溫的數據有些問題,水溫都在70度左右,這與平時這與平時 89 ~ 95 度之間的水溫是有明顯落差。原以為是天氣冷才會下降溫度,不過從台北到台中這一路上,水溫竟然越來越低,最低還低到到62度,這已經是有很嚴重的問題。

回到家後再繼續觀察幾天,每天早上我都會載家裡的老大去學校上學,學校距離家裡差不多 5km 來回就 10Km,但是出門到回家之後,水溫一直都在70幾度,永遠無法升溫到85度以上的工作溫度,看來證實節溫器真的壞掉了!

從這張OBD數據可以看到,跑了17分鐘 6.8Km ,結果水溫溫度還在 68度


節溫器壞掉會有什麼問題? 它又在汽車冷卻系統扮演什麼角色? 我找了兩段影片來說明一下節溫器 (水龜)的運作方式。

節溫器是控制冷卻液流動的閥門,依據冷卻水的溫度讓節溫器的組件膨脹或冷縮,來開啟或關閉冷卻水流的路徑,可以決定冷卻水的循環範圍。

來看第一段影片

 


1分41秒 ~ 2分41秒 介紹節溫器零件的結構

第5分鐘開始直到 6分20秒左右,這段動畫介紹節溫器放置的位置以及它做動的原理,

 


另一段影片

 

1分50秒,節溫器的位置

2分50秒開始 節溫器的做動方式,冷卻水到了一定溫度之後,閥門如何打開。


從上面的解說影片我們可以了解到節溫器的開啟時機,在引擎還沒達到適當的工作溫度時,節溫器的閥門關閉,因此冷卻水道是屬於小循環的狀態,這樣有助於讓引擎早點達到工作溫度。

一旦達到工作溫度後,如果水溫開始高了起來,那麼節溫器就會打開閥門進行冷卻大循環的路徑,冷卻水流進冷卻水排透過風扇轉動降溫,水溫降到原本的工作溫度後再把閥門關閉,不再進行大循環的冷卻。

所以節溫器對於引擎工作上的重要性,所以這個節溫器能夠正常運作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那麼就來看鳥老闆來換節溫器水龜的過程。

先拆下護板,把冷氣壓縮機給卸下移開,然後把水箱裡的水給漏光..

 

 

 

箭頭指的地方就是節溫器的位置,連接著冷卻水管


另一個角度

 

來看一下節溫器長什麼樣子,這是新品料件


當把這顆有問題的節溫器拆下來,你可以看到有透光的縫隙,箭頭所指的地方,這代表這一顆沒有辦法完全密合住閥門,所以導致讓引擎無法提溫到適當的工作溫度。


另一個角度,透光的地方很清楚看到


正常的節溫器關閉時,是完全關好,不透光的

 

如果把節溫器拿熱水裡面放置,結果會怎樣?

 

當然溫度到了,閥門就一定會開啟囉..


換好新品的節溫器,同樣得把水箱水重新更換,開車出去試一下是否正常運作,果然五分鐘之內,工作溫度就提到89度,之後車子的水溫就一直在 89 ~ 94 之間正常移動遊走。

 


節溫器如果太早開啟或是無法完全關閉,就像我所面臨的情況,那麼就會產生水溫感測器感測的水溫是低的,ECU電腦就會將噴油嘴的脈衝加寬噴油量加大,就會有很耗油的情況。而引擎一直無法達到工作溫度,那麼燃燒效率就會不好,因此車子就會容易無力、伴隨產生積碳、爆震等等問題。

如果節溫器無法打開,那麼車子水溫馬上就急遽升高,然後無法散熱接著就是爆水管的災難發生,甚至引擎熄火或是受損都有可能發生。

節溫器的壽命都還是有其使用期限,有的說法是五萬公里,有的說是三至五年,而我這輛車則是撐了10年18萬公里才壞掉,所以這也很難有個標準,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隨時注意你車上的儀表顯示。如果平時在市區走走停停水溫都正常,但是一上高速公路有撞風冷卻,水溫顯示就會整個掉下來,那就是像我這次的情況,有問題! 或是你的車子突然很耗油,那麼也要隨時注意水溫的情況,因為這也有可能是節溫器掛掉的前兆。

節溫器算是耗材之一,如果您擔心突然掛掉結果影響行車安全或是連同爆水管一堆問題產生的話,您也可以考慮在定期年限或是行駛公里數就把它更換。

冬天寒冷的天氣到了,正好是觀察你的節溫器 水龜,是否正常運作的最好時機,平時記得要注意儀表板上的各項數據。

 

 

arrow
arrow

    wjh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